教职员工

师资队伍

何丕模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1-29


职称职务:教授

办公室: 旗山楼 6-519

电子邮件:hepm@fyust.edu.cn

教育背景

1978.03-1981.12兰州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09-1987.06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1.09-1994.05浙江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4.05-至今 福耀科技大学,教授;

1996.12-2024.05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系)任副教授、教授(二级),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曾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省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负责人等。学术兼职包括曾担任中国物理学会表面与界面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物理实验》期刊编委等;

1994.08-1996.12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Institut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7.06-1991.09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讲师/半导体教研室副主任,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

1981.12-1984.09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从事锂锌铁氧体磁性材料的制备与研究工作.

所授课程及培养研究生

曾讲授“物理学”双语课程(竺院本科生,64课时/学期,大于10学期)“大学物理》”(浙江大学本科生,64课时/学期,大于10学期)“固体物理学”浙江大学物理系本科生,64课时/学期,1学期)“力学”(浙江大学物理系求是班本科生,64课时/学期,2学期)以及“表面物理“(浙江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生,48课时/学期,7学期)。已培养毕业研究生30多人,其中毕业博士生16人。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表面与界面物理;(2)低维(量子)体系生长机理及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性质;(3)金属、半导体异质结构形成及其电子性质等。

科研项目及论文

主持和承担了包括科技部量子调控(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10多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 J. Chem. Phys. 等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

部分科研项目:

1. 新型拓扑超导体和马约拉纳准粒子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790303,起止时间:2018.01.01-2022.12.31。

2. 石墨烯和低维碳纳米结构的新奇量子现象研究,科技部“973”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11CB921903,起止时间: 2011.05.01-2015.08.31。

3. 纳米点有序结构物态和物性的量子调控和量子器件, 科技部“973”计划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006CB921503,起止时间: 2007.01.01-2009.12.31。

4. 石墨稀及其相关结构生长与电子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274072),起止时间:2011.01.01-2013.12.31。

5. 中国物理学会2011秋季学术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基金(批准号:11144044),起止时间:2011。

6. 有机半导体生长及其相关性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774129 ),起止时间:2008.01.01-2010.12.31。

7. 金属/钌表面异质生长中的自组织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574108),起止时间:2006.01.01-2008.12.31。

8. 钌表面氧化及其原子结构和电子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274072),起止时间:2003.01.01-2005.12.31。

9. 金属有机半导体界面形成及电子结构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074054),起止时间:2001.01.01-2003.12.31。

10. 钌表面碱金属修饰及与一氧化碳和氧共吸附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批准号:10574108),起止时间:1998.01.01-2000.12.31。


部分论文:

1. Tao SD, Zhang XL, Zhu JJ, He P, Yang SA, Lu YH, Wei, SH. Designing Ultra-flat Bands in Twisted Bilayer Materials at Large Twist Angl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o Two-Dimensional Indium Selenid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44, 3949-3956(2022).

2. Cai YL, Zhang HJ, Song JJ, Zhang YX, Rehman AU, He P. Bottom-up fabrication of graphene on Ru(0001) via molecular self-assembly. NANOTECHNOLOGY 26, 295601(2015).

3. Liao Q, Zhang HJ, Wu K, Li HY, Bao SN, He P.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monodispersed cobalt nanoclusters on graphene moire on Ru(0001). NANOTECHNOLOGY 22, 125303(2011).

4. Lu YH, Chen W, Feng YP, He P. Tun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Graphene by an Organic Molecul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13, 2-5(2009).

5. Zhang HJ, Lu B, Wang XS, Hu F, Li HY, Bao SN, He P.  Film growth of germanium on Ru(0001) studies b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PHYSICAL REVIEW B 70, 235415(2004).

6. Lu B, Zhang HJ, Li HY, Bao SN, He P. Photoemission study of an N,N '-bis-(1-naphthyl)-N,N '-diphenyl-1,1 '-biphenyl-4,4 '-diamine overlayer on Ag(111). PHYSICAL REVIEW B 68,125410(2003).

7. He P, Au FCK, Wang YM, Cheng LF, Lee CS, Lee ST. Direct evidence for interaction of magnesium with tris(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 APPLIED PHYSICS LETTER 76, 1422-1424(2000).

8. He P, Jacobi K. Vib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1x1-O overlayer on Ru(0001). PHYSICAL REVIEW B 55, 4751-4754(1997).

9. He P, Xu Y, Jacobi K. Vib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Cs+CO)-(2x2) compound layer on Ru(0001).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04, 8118-8125(1996).

10. He P, Bao SN, Yu CW, Xu YB. Angle-resolved UPS studies on the cleaved (111) surface of C-60 single crystals. SURFACE SCIENCE 328, 287-290(1995).


上一条: 胡星标

下一条: 李晖